雷文防雷資訊頁 都是針對體驗與拍攝鋪成的雷 當然這是我主觀感覺,也是我第一次在電影上有這樣的觀察與想法 不可能說是影史第一個有人這麼做這麼誇張 但對我常跟北師哲學電影、台大電影社、歐洲影展的我來說 這位日本導演的手法跟敘事非常有趣 如果會去看的人,就別往下看了,怕給你腦袋有了某種烙印,破壞了獨屬於 你的第一次體驗。 觀影前建議 完全的放鬆身心,不要喝咖啡,放下手機一陣子,清空腦袋 看電畫面,不推理劇情,不揣摩腳色心態 盡量的先掏空自己,就像吃把費一樣,空的肚子進去,別綁住自己(皮帶&腦袋) 留下期待就好 ~*-*~*-*~*-*~*-*~*-*~*-*~*-*~*-*~*-*~*-*~*-*~*-*~ ~~~~~~~~~~~~~~~~~~~ 雷文 主文分隔線 ~~~~~~~~~~~~~~~~~~~~~~~~~~~~~~~~~ 結論是 : 這是在電影院創作出的美術館 從一開始的原始人形象與旁白 這個開頭有點錯愕,因為不像是電影,感覺特別的疏離,感覺就是在介紹原始人歷史 但這份距離,是導演刻意設計的 獨特的音效使用方法,謹慎又大膽 謹慎在於沒必要絕對不用,有必要的時候必定震攝人心 謹慎到在放出大音量跟環場效果的時候還嚇了一跳 在想:挖糙,真用心,還有環場音效,這美術館場地真用心,痾不是,我在戲院 鏡頭的距離 因為我不專業,只能用形容的試試 最少見的是人物特寫,就是能拍清楚人表情的那種 焦距多半鎖在能清楚辨識五官,卻無法看清楚表情 最多是保持在"同房間內的距離" 比如他們在客廳吃飯,你也在客廳,卻沒有上桌 你會看到他勞作的辛苦,但你不會近看到他臉上的疲憊 你會聽到呼吸明顯的不協調,但你不會清楚聽到有節奏的悲鳴 再轉場的把握上,不論事件有多重大,停留的時間(體感)也不超過30秒 當觀眾觀察到變化,開始有了理解,要開始共情,投入腳色之際,就換到下一幕 刻意地保持距離,刻意地維持固定的節奏 讓人有種坐在迪士尼或環球影城的童話故事小火車的感覺 結尾,第十章 離開戲院,入世而活(印象是這樣) 是在名單跑完之後,忽然跳出這句話 當我們還在納悶的時候,腦中閃過這也有採蛋嗎? 後面還有什麼的瞬間 啪的瞬間! 戲院的照明全部亮起 服務生進來趕場,把呆若木雞的觀眾給轟走 這個節奏安排,應該是設定好的 就這幾秒鐘,連續兩打破第四面牆,直接與觀眾對話、互動 即使服務生清場不是導演刻意安排的,但在戲院運作上也是可以預期會發生的 所以我會說,這是一場體驗,像是在美術館的體驗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site.org.tw), 來自: 118.167.21.212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pttsite.org.tw/movie/M.1731495165.A.FF5
j022015 : 影像導覽(O) 11/13 1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