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文防雷資訊頁 ~*-*~*-*~*-*~*-*~*-*~*-*~*-*~*-*~*-*~*-*~*-* 感謝瀟湘神好文分享 我覺得本篇很好的說明了地獄的心情 文章很長、有興趣再看就好 ~~~~~~~~~~~雷文 主文分隔線 ~~~~~~~~~~~ 原作:瀟湘神 原出處:瀟湘神臉書 https://reurl.cc/xvQok5 《鬼才之道》——在地獄中爆笑,怎麼笑完還在地獄?   記得年輕時聽過一個笑話:日本的幽靈出現時,不是會說「うらめしや」(好恨啊) 嗎?要怎麼記得「好恨啊」的發音呢?方法是用台語記:「ū lang beh si ah」(有人 欲死矣)。(註:抱歉這邊無法正確顯示字型、請依臉書文字為準)   這是巧妙的文字遊戲,但其令人發噱處,在於兩種語言的情境落差。一種是嚴肅的含 冤復仇,另一種是帶著日常感的叫罵,這差異形成了荒謬感,讓人發笑;某種意義上,《 鬼才之道》就是由這種落差營造成的荒謬喜劇。   有人問《鬼才之道》恐不恐怖?當然不恐怖。某種程度上,它還消解了恐怖。現代人 習慣的鬼故事有高度戲劇性,但這類敘事有個內部矛盾,就是鬼如果要害人,直接害就好 ,花這麼多力氣嚇人幹嘛?實際上,花力氣嚇人的是恐怖片,但恐怖片觀眾將這種經驗融 入鬼故事——這符合迷因理論,恐怖感能強化迷因的散播速度——結果就是造成矛盾,明 明心懷怨恨是件嚴肅的事,幽靈卻不得不嚇人,費時又費力。   而在《鬼才之道》裡,此一矛盾就透過設定合理化:「嚇人」是為了延續自身的存在 。就像無人知曉的傳說,就跟不存在一樣,越多人知道某個傳說,該傳說的存在感就越強 。   看過前導影片的人,想必知道《鬼才之道》的主軸是將鬼嚇人這件事娛樂化,或說影 視產業化;光靠一隻鬼嚇人太碰運氣,所以要靠團隊,抓時機,還要排演,像拍電影。有 趣的是,這些鬼跟恐怖片裡的鬼不同,不能瞬間移動,也沒有超能力,只能短暫現身,和 製造一些騷靈現象,那要怎麼比恐怖片裡的鬼恐怖?答案同樣是效法拍電影或實境節目, 嚇人前就要Set好,要安排燈光,預測被嚇的人怎麼走位,善用錯覺的手法,還要隨機應 變。值得一提的是,這裡的趣味很接近《一屍到底》。   《一屍到底》可說是獻給電影產業的情書。在這部電影,我們先看到一部顯然發生各 種狀況,有些粗製濫造的B級片,接著再用超乎想像的方式,讓我們看到這部B級片到底 是用多離奇的愛與能量維持住。就像拆穿戲法原理,後半段既解開觀眾疑惑,暸解那些狀 況是怎麼發生的,爆笑之餘,也原諒了前面B級片的粗製濫造,甚至帶著憐愛。某種程度 上,這樣的寬慰與憐愛之情,或許也是《鬼才之道》沒有點明,卻隱隱想要喚醒的情緒。   看到這裡,相信各位已明白《鬼才之道》為何不恐怖,以及其娛樂性、趣味性所在。 在我看來,《鬼才之道》可說立下了臺灣娛樂電影的標準,跨類型的同時,也善用了各種 類型化元素。但不能否認,作為娛樂電影,我看完後是有些意難平,也就是標題說的:為 何笑完後還在地獄?這並非批評,反而是這個劇本很有意思、值得探討的選擇,為了說明 ,以下將會暴雷,請各位斟酌。   其實電影開始後沒多久,我是有些不舒服的,因為對話間處處是對他人的貶損。我說 的不是偏見、歧視之類,而是不分階級,可能發生在所有人身上,對「失敗」的貶損。恐 怖的是,不只是失敗的人被貶,成功的人也會被酸;即使成功了,過去也會被挖出來嘲笑 ,那種宛如附骨之疽,不斷迴響的「你夠不夠成功」、「你是不是永遠成功」的追問,可 說是《鬼才之道》的核心背景,也是最恐怖的地獄。   柯國隆抱怨死後是女鬼的世界,男鬼根本嚇不了人,對性別議題敏感的人或許會感到 不滿,但這確實是重要的世界觀基座;乍看之下,女鬼握有大權,能分配利益,但實際上 真的如此嗎?顯然不是。因為故事中的女鬼處在高度競爭關係,動不動就要找機會把別人 踩在腳下,因此她們也不快樂。但為何競爭如此激烈?因為資源有限。什麼資源?就是「 人們的注意力」,或說迷因的載體。當人們傳播A傳說的時候,就沒能量傳播B傳說,因 此這是必須掠取的有限資源。為了繼續「存在」,女鬼與其團隊必須竭盡全力。   然而為何大家的目光集中在「女鬼」上?因為主流敘事就是如此。更恐怖的是,這些 女鬼並不是「做自己」,而是去迎合主流敘事對女鬼的想像;女鬼不是女性死後變成了女 鬼,而是努力捨棄自我,去變成人們想像中的女鬼。換言之,這是個壓迫體制,怎麼不是 地獄?   如果是好萊塢的「爽片」,就得打倒故事中的敵人。這故事中的敵人是誰?恐怕是決 定鬼以什麼標準存續的鬼委會吧。值得一提的是,鬼委會的長官面對玉山小飛俠的乞求, 看似依規則辦事,是官僚主義,實際上更接近人治;官僚主義可能對結果漠不關心,也可 能辦事人員心懷歉意,只是身為組織的小螺絲釘,真的束手無策,然而《鬼才之道》的長 官,很明顯是大家都要看他臉色。如果這是爽片,那這位長官就是最後大魔王,主角群要 用死後學到的伎倆好好教訓他,解放鬼界,最後大家要開個派對,再讓相愛的兩人接吻。   但《鬼才之道》沒這樣做,甚至問題根本沒解決。明明注意到了地獄,卻無法解脫, 為什麼?   我想,這是選擇的結果。   無獨有偶,最近我看了一部臺語饒舌音樂劇《別叫我成功:藝術界歸來的兒子》,就 有部分精神與《鬼才之道》重疊。主角是劇場人,回到故里籌備以鄭成功為主題的藝術節 ,他在創作裡質疑鄭成功是不是真的這麼偉大,是不是所有行為都義無反顧,還是他也有 失敗,也有弱點,父親卻嘲諷他做劇場沒賺錢,這麼失敗,居然還敢質疑鄭成功有沒有成 功,明明自己就沒成功。   身為鄭成功後代,主角彷彿背負了「成功」這個咒縛。但一定要去銀行當經理才是成 功嗎?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嗎?最後只差一點點,主角就能做出成功的音樂劇,卻陰錯陽 差,被捲進別人的陰謀盤算,功虧一簣。為什麼?為什麼編劇不讓主角成功?   但想想我們身處的社會,要是給出一個好萊塢式的成功結局,會有說服力嗎?   臺灣社會終究跟好萊塢不同。我們對失敗極為嚴苛,毫無包容,極盡貶低、嘲笑之能 事。這讓我們害怕嘗試,甚至害怕成功——因此,任何成功對我們而言都沒有說服力,不 是嗎?即使有些名氣了,也會有冒牌者症候群,在這樣的社會風氣下,到底怎樣描寫「成 功」?   這不是打敗鬼委會長官就能解決的,因為這是社會風氣。長官那種居高臨下、冷眼旁 觀、譏笑嘲諷的態度,其實是整個社會壓力的具體化,這並非個人的事。   雖然社會彷彿對成功有一套標準,像是三十歲以前有多少存款,或有沒有房,有沒有 車之類的,但就算滿足了以上條件,就算成功了?恐怕也不是,因為還有更成功的。那麼 ,到底要做到什麼程度,人生才算是成功?「成功」兩字說來簡單,實際上相當模糊,模 糊到人生幾乎不可能成功。   說到底,過度貶低失敗的社會,說不定本身就不允許成功——不是有句話叫棒打出頭 鳥嗎?我們的社會就是這樣,成功了還是要被打。要持續活在成功的世界裡,就等於面對 持續被貶低的地獄。凱薩琳在《鬼才之道》的最後終於坦白心聲,大喊「都當鬼了,為什 麼比當人還累啊」,但那真的是死後世界嗎?其實觀眾隱隱心知肚明,那就是我們活著的 世界,我們就活在這樣的地獄裡。   作為娛樂片,意識到最後地獄依舊存在,多少有些不夠「爽」。但如前所說,這是選 擇的結果——選擇好萊塢式的成功毫無意義,但同時,這也是不得不然的選擇,因為在臺 灣社會,當「成功」出現時,我們只會備感茫然,不確定那到底算不算成功。   因此用「不夠爽」來形容這部「爽片」並不是批評,反而開啟了值得深思的議題:對 於地獄,我們能做些什麼?我們能否放自己一馬,同時也放別人一馬?以類型電影來說, 《鬼才之道》的完成度無庸置疑,但大笑過後,那些真正毛骨悚然的部分,終究是觀眾自 己要面對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site.org.tw), 來自: 101.136.54.118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pttsite.org.tw/movie/M.1724149944.A.53F
liviwa : 推一下不同的觀點08/20 18:35
l74u11h27 : 看到很多很棒的切入點、還有人寫了拉片的文、超猛超08/20 18:39
l74u11h27 : 厲害 08/20 18:39
liviwa : 我不喜歡看過於貶損或過度讚嘆的影評,這影評很合 08/20 18:42
liviwa : 我的喜好xD 08/20 18:42
izilo: 隔壁桌的人竟然在討論包養... 08/20 18:42
L611158 : 樓上是在看電影還是再看影評 08/20 19:03
l74u11h27 : 抱歉台語表音無法正確顯示、請依臉書文字為準、謝 08/20 19:12
l74u11h27 : 謝 08/20 19:12
liviwa : 電影版本來就看影評啊,不然呢xD 08/20 19:20
l74u11h27 : 感謝li大推文、好看的影評真的很棒(心 08/20 19:27
SEDAP: 樓上是不是被包養 08/20 19:27
afa1919 : 喜劇片 但其實是教育片 每個人都要放過自己 08/20 21:07
l74u11h27 : 有看到臨床心理師的心得觀點也很棒(心 08/20 21:35
befree : 超好看!喜歡這部 08/20 22:42
J7565J : 感謝分享! 08/21 14:10
bloodalone : 推推 08/21 21:47
TUZom: 未看先猜這包養 08/21 2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