鷹隊的數據科學世界(實踐篇) 大家好,我是市場行銷與傳播部的中澤。 在前一篇文章中,我們介紹了棒球界及鷹隊的數據科學歷史。雖然簡單介紹了一下,但希望 大家能對鷹隊達到現今體系所做的各種努力有所了解。 這次的文章將進入實踐篇。我們將深入探討鷹隊在以HAWKS筑後基地的環境下,是如何通過 具體措施來強化球隊的。 在HAWKS筑後基地,我們利用最新的技術,完全重現了”虛擬Moinelo投手”。這讓球員能夠 在虛擬環境中進行模擬對戰,提高實戰經驗和技術水準。 讓我們一起來窺探一下數據在選手培育現場的應用。通過數據分析,我們能夠精確了解每位 選手的強項和弱點,制定個性化的訓練計劃,幫助他們在比賽中發揮最佳狀態。 更高效揮棒的目標:打擊動作分析 「在這裡,我們使用16台高速攝影機進行動作測量,並進行揮棒分析。」 https://i.imgur.com/y1PcaUW.jpeg
負責解說這項透過動作捕捉進行的打擊動作分析的是研發部門的森本晃央先生。 「測量使 用的是名為『Theia 3D(テイアスリーディー)』的專用軟體進行骨骼檢測,對每位選手的 揮棒動作進行分析。在這項工作中,程式設計的知識非常重要,透過編碼建立自動生成數據 的系統,以便能高效地提供反饋。」 https://i.imgur.com/qiardDU.jpeg
一般來說,良好的揮棒動作是從下半身開始逐步連鎖加速,這樣能有效提高球棒速度。然而 ,森本先生指出: 「這只是從效率角度進行的分析,並沒有固定的標準答案。我們會根據 每位選手的情況,與教練討論報告內容,並將包含訓練方法在內的建議傳達給選手。數據並 非一切,而是用來改進動作的指標。」 https://i.imgur.com/dyOwo0y.jpeg
這張照片右側的數據是經過在筑後基地鍛鍊並在季後賽中表現突出的笹川吉康選手的數據。 讓我們期待他在來季能有更大的飛躍! 接下來要介紹的是牛棚。讓我們聽聽來自球探支援組齋藤周先生的介紹。 https://i.imgur.com/jib96HC.jpeg
「投球測量使用的是便攜式TrackMan。除了進行分析,我們的工作還包括在日常訓練中安裝 設備並測量數據。每天在選手練習開始前,完成所有設備的設置是我們的日常工作。」 除了圍繞牛棚的多台攝影機,投手丘的設計也頗有講究。 「這個投手丘的硬度與PayPay巨蛋的土壤硬度一致。最近的球場似乎都偏好較硬的投手丘。 然而,二軍選手經常在地方球場比賽,因此旁邊的投手丘硬度較軟,以適應不同的比賽環境 。」 不僅僅是根據數據改進動作,還要確保練習成果在比賽中得以發揮,這是我們工作的重點之 一。 https://i.imgur.com/evgUWuY.jpeg
齋藤先生強調,「雖然我們處理數據,但選手的理解能力各不相同。球團會在訓練營期間進 行講座,並根據選手的數據素養調整我們的接觸方式。」他指出,以選手為中心的工作方式 至關重要,這樣才能讓數據真正發揮作用。 與森本先生的觀點相似,如何將收集到的數據有效傳達給選手,是分析團隊展示能力的關鍵 。通過這些數據的傳遞和應用,我們能夠幫助選手在實戰中取得更好的表現。 年輕選手的登龍門?全新「打擊檢定」的挑戰是什麼? 「從今年2月開始,我們實施了一項測試,將打擊能力分為1到16級,由研發(R&D)團隊制 定基準,通過檢測幫助選手了解自身的課題,確認打擊能力的水準。」 https://i.imgur.com/iOTzlL3.jpeg
這段話來自長谷川勇也,他目前擔任球隊的研發(R&D)工作。或許許多人對他並不陌生, 這位在2021年之前以「打擊職人」著稱的軟銀鷹名將,如今以研發團隊成員的身份致力於選 手培育。 雖然名為「檢定」,但實際上並沒有統一的明確標準。長谷川表示,檢定的分級是由團隊討 論後決定的。其中,最困難的16級要求選手面對時速150公里的直球、曲球、滑球、切球、 伸卡球、指叉球以及變速球的混合配球,達成10打數至少3支安打,才能通過。 「我們以‘如果做不到這個水準,就無法在一軍立足’的心態,嚴格判定選手的能力。到目 前為止,檢定結果與比賽成績的偏差不大,我認為我們制定了一套良好的標準。」 https://i.imgur.com/IzwxhmV.jpeg
這項檢定融入了長谷川多年一線實戰的經驗,讓選手能夠明確了解自己所處的階段。 「選手可以回顧自己的失敗,並根據這些經驗來規劃未來的訓練。」 設定比現階段更高的目標,透過不斷的訓練來成長,這正是檢定的目的之一。 例如,積極挑戰這項檢定並通過所有級別的石塚綜一郎選手,今年從育成選手成功轉為支配 下選手,並在一軍舞台上嶄露頭角。 https://i.imgur.com/DMBynIL.jpeg
此外,其實今年除了石塚以外,還有另一位選手完成了16級的挑戰。他是2024年育成選秀第 4順位的新秀中澤恒貴選手,被視為未來非常值得期待的潛力股。 https://i.imgur.com/G7ZJvI1.jpeg
現役投手球路的完全再現!最新設備「Trajekt Arc」的威力 最後要介紹的是軟銀鷹隊引以為傲的數據科學部門中最新的機器——名為「Trajekt Arc」 的高科技設備。 https://i.imgur.com/8TESxpU.jpeg
這台先進機器的最大特點是能夠整合Trackman和Hawk-eye所捕捉的數據,從而完全重現現役 投手的球路。不僅能精確模擬球的旋轉,甚至還配備了調整投球縫線位置的功能,令人嘆為 觀止。 若結合影像使用,選手能在極接近真實對戰的環境下進行打擊練習,宛如親身面對投手一般 。 「打擊檢定主要測試選手的擊球時機等技術,與真實的投手有所不同;而這台機器則能透過 影像提供更實戰化的打擊訓練方式。」 https://i.imgur.com/lEPwO1i.jpeg
負責解說的是數據科學部的副協調員兼研發(R&D)小組主管——城所收二先生。 這台看似高科技結晶的最新設備,其實在導入過程中花費了大量努力才能熟練使用。 「並不是輸入數據後機器就能立即投入使用,而是需要讓它不斷投球來‘學習’。由於系統 故障頻發,我們得反覆進行測試和改進,再進行更多測試……這樣的作業才能讓設備達到理 想狀態。」 當天的體驗會上,模擬的投手是Moinelo,他招牌曲球的巨大落差讓參加者們大為驚嘆,彷 彿真的置身賽場一般。 https://i.imgur.com/UbSa7s0.jpeg
Trajekt Arc是今年才剛導入的新設備,目前大部分一軍選手還未實際使用過。隨著設備逐 漸進入實際應用階段,它將帶來怎樣的訓練革新?未來的發展值得期待。 數據科學因人而生動 透過現場工作人員的分享,即使是最新的數據科學技術,也離不開人類的智慧與努力,才能 賦予它真正的生命力。 「導入最新設備的過程,就像是從無到有創造出新事物的樂趣。」城所先生如是說。 從學習如何操作設備開始,收集數據、思考應用方式,再將結果傳達給選手。追蹤整個過程 後可以發現,即使擁有相同的設備,使用者的技巧與策略卻會使最終的方向截然不同。 就像選手在不斷試驗中成長,數據科學的團隊也同樣在反覆嘗試中不斷前進。 這支數據科學團隊,不僅動腦思考,也從早到晚全力投入,親身參與各項實務工作,為選手 的成長提供支援。 雖然這篇文章無法全面展現數據科學的深奧之處,但希望能讓大家對球隊育成的背後環境有 更多的了解。 透過他們的支持,選手們究竟會達到什麼樣的成長?我們值得期待。 同時,我們也期盼未來能有更多新成員加入這支團隊,一起為球隊的未來奮戰! https://i.imgur.com/BlmnIrp.jpeg
多到靠北,等有空再慢慢校對內容有沒有翻錯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site.org.tw), 來自: 101.12.161.23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pttsite.org.tw/BaseballXXXX/M.1732872865.A.195